首页 >> 走进学院 >> 学院新闻 >> 详细内容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家乡的红色故事 ——国际教育学院“返家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寻找家乡红色文化
日期:2021-07-13 19:27:36  发布人:国际学院  浏览量:787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精神,凝聚爱国力量,助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近日,国际教育学院组织返家学生寻找“我家乡的红色故事”,得到学生积极响应。

家在陕西西安的杜沛璋等五位学生,组队参观了家乡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七贤庄,记录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1936年到1946年间作为“红色堡垒”、“红色兵站”、“红色桥梁”的历史,庄内艰苦的环境述说着先辈们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朴素而简陋的机要房、救亡室、译电室和电台,静静的让大家感受着革命前辈们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浓厚的红色氛围仿佛把大家带回了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浪潮中,革命先辈们为国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让现场每一位参观者都感触颇深。最后,成员们还在党旗前重温了入党誓词,重温先辈们坚定的入党信念。他们表示,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表示今后要永远跟党走,接过接力棒、奋进新时代。

家在浙江嘉兴的闵梦月,来到了南湖,拜谒了那条见证中国命运的红船。碧波荡漾的南湖上,一艘红色画舫因缘际会,在革命风暴中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深深的的缘分,是一种偶然,更是一种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掌舵了中国这艘大航船,从此中国革命由苦难走向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闵梦月表示,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回溯“红船精神”,不仅是因为它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的革命基因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 “红船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我们这代青年将从回溯“红船精神”的初心中汲取力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新时代继续前进,在中国大地上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家在山西盂县的赵梓汐,回到了家乡,看望了自己的爷爷,听爷爷讲了自己和太爷爷的故事。太爷爷曾是一名八路军营长,十七岁就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1949年的昌黎战役,打响了辽沈战役第一枪。太爷爷带领的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身负重伤,耳朵也被空中盘旋的轰炸机投下的炸弹炸聋。爷爷1949年出生,也继承了太爷爷的衣钵,先后在南京军区和福州军区空军高炮服役,曾驻守在祖国的边关,为祖国的和平繁荣昌盛做出贡献。看着满头白发的爷爷,赵梓汐心中充满了敬佩,表示要不忘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前行。

家在辽宁省丹东市的许爽,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伴随着铿锵战歌,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抗美援朝战争厅、抗美援朝运动厅、中朝友谊厅、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厅和全景画馆。在纪念馆内,跟随讲解员一起穿越历史长廊,追忆71年前的烽火岁月,聆听抗美援朝历史,了解革命先烈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通过展厅里一段段记录着历史的文字、一帧帧定格着瞬间的照片、一件件诠释着往昔的实物,身临其境、仿佛重新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真真切切地感受着革命先烈敢于牺牲、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深刻领略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再现了英勇顽强、不畏艰难、慷慨奉献一切、崇尚和平与正义的抗美援朝精神。

此次活动,是国际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系列活动之一,以学生家乡红色教育资源为载体,多地多点追寻党的光辉足迹,通过讲述家乡红色故事,提升思想教育成效,既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也提升了教育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从百年党史中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薪火,唱响新时代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最强音。(撰稿:许爽 赵梓汐 审核:王卫华



















点击数:787收藏本页